close

 
緣起:
 
  我是一個經常要內在對話的人。呵呵,從小成長在大家庭中,四代同堂,姑姑叔叔、伯伯阿姨的,對聽別人說、長輩說、或是看臉色,對家人與環境的氛圍,我是敏感的。不過,因為太過敏感,同時要處理太多的訊息,造成的現象就是「當機」,我很安靜,也很不會說話。
 
  其實,我是很困擾的。因為我的思考邏輯常常會打結,心中常被洶湧的情感卡住。在國小升國中時,幾乎有一兩年,我幾乎都沒有跟人說話,安靜到自己都忘記自己會說話這件事。在那個年代,同學老師大概會覺得我很自閉,而家人們也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好。
 
  那時,除了從小的家教就是「小孩子有耳無嘴」,根本也沒有說的餘地外,很多時候我變得反應遲鈍,或者根本沒有反應。尤其是「情感」跟「認知」打架時,情感認知失調發作,我鐵是──「變呆」。只有等到我想出一個道理來,認知及思考又流暢的時候,人才能恢復運作。
 
  這樣的反應模式,我到現在都還常會對年輕活潑的同事講:「哎,講慢一點,一個一個來,要不然我當機了喔。LKK的386當然不能當雙核心來使用唷。」呵呵,同事們也都只好配合、湊合著使用。學了諮商輔導之後,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包圍著我。我也在這些談話中被幫助,藉著會談的引導,我更容易把打結的地方解開。
 
  自由書寫也是另一種疏通我思考的方式,這就是我在部落格裡練習的事。藉著書寫,我也可以不用別人的幫助,自己很自由地把心中難解的地方,或是澎湃的情感抒發出來。也藉著不斷的修改,重讀自己的文字,來了解自己是否有「非理性的思考」或者是「情感認知失調症」。所以,我的文字講究真誠自然的流露,否則它就不具有療效。
 
  但是最近我發現,我「長大」了,大到一個程度,除了聽人家講,適當的給人鼓勵回饋之外,有很多難言之隱,為免造成當事人困擾,再也沒有辦法公諸於世,任意暴露在大眾的眼前。甚至也沒有辦法很輕易地找人,幫我疏通我的認知或思考了。這樣,我勢必要靠自己,設法慢慢的把自己打結的地方解開。悶了一段時間之後,呵,天無絕人之路,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,它對我也很有效,那就是偉大的──「空椅法」。
 
學習過程:
 

第一次老師想要讓我用「空椅法」,是在2002年左右,在一次的團體裡,我們在自我探索。那次探索的題目我不記得了,只是我記得我很菜,因為我還很八股,只會死記死背一些知識道理,活在物質的世界裡,完全不知道身心靈是什麼一回事。

那次團體裡,老師要我想像我的母親就坐在我的對面,我一直拒絕,完全不能面對,光是這麼一個指令,我就哭到很慘,一直搖頭,連想像對我說都很困難。結果就是很尷尬。

第一次以後,我就拒絕「空椅法」,因為我害怕自己又在團體中失控,我也完全的了解我沒有辦法面對我的母親,她對我來說就是全然的痛苦來源。看到或聽到其他輔導員用此法,都讓我敬佩不已。


第二次,去年竟然在睽違了多年之後,我又試著用空椅法來面對我內心的交戰。那次是參加家族的排列練習,領導員邀請大家想像一個仍然還沒有辦法面對的困境,或是一個無法面對的人。
 
我仍然沒有辦法邀請想像中的母親,於是我試著想像父親來跟我對談。很難想像、也很難啟齒,我沒有辦法想像他就坐在我對面,那天我們在聖母堂的教室,我只能想像他跟我的距離就是相隔那個教室那麼遠。我讓他在我想像中,遠遠的站著,站在教室另一邊的角落。那樣的距離才稍稍地讓我有點安全感。
 
後來,我又勇敢了一點點,我想像我偷偷地看著他,沒想到,在那時我用眼角瞥見他,竟然沒有我原先心中的那麼怒,反而他還有一點點的心虛,也是有點不知無措的看著我,那一刻我感受到我心中的父親老了。他也沒有原先那麼高大了。
 
在想像中得到新的反應,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我很興奮,就順著老師交代大家要想像對方說的話,然後,我再多一點點的想像──若是父親在這裡,他要對我講什麼。到這裡,哎,沒用的我就又被卡住了,因為我想像不出來,他要對我講什麼。雖然有點進步,不過,我的空椅法仍然沒有對話可以進行。

 

第三次,就在這次的心理劇工作坊裡,很神奇的我心中的能量被喚起,老師在最後一天,要求大家自己獨自進行空椅法。我很利害很也大膽的跟母親有了對談。呵~談話的內容仍然沒有理性,也沒有建設性。但是,對我來說卻是全新的嘗試。我在一個安全開放的環境中,我可以做我自己。
 
在這次的練習中,我很驚訝整個團體的成員都進入狀況。甚至有人在進行中放聲大哭,他們在自己的想像當中,得到很好的情感的釋放。就這樣個自進行了快三十分鐘,你不用跟任何人報告,也不用擔心任何人的評價,只是經歷了一次,你自己跟你自己內心最深層的溝通。我也很坦然的接受了我原先都不敢面的內心世界。
 
學習心得:
 
  總而言之,用了那麼久的時間蘊釀,才學習到的「空椅法」果然威力無窮,我終於經歷它了。雖然現在說出來,我還有點怕的感覺,不過,我仍然覺得很值得。因為,我愈來愈能支持我自己,寶貝我自己的珍貴。經由這樣的接納自己的內心對話,我相信我也更能接納其他人,允許他們做自己。也可以藉由我的接納包容,他們可以感受到,不管他們的本相是什麼,他們可以做自己。
 

  為什麼要接納呢?因為只有先接納自己,才能真實地改變自己。否則,就只是自欺地紙上談兵而已。新上映的電影「購物狂的異想世界」中,女主角剛開始參加心理治療團體時,她仍然否認自己購物習慣有問題,不斷的為自己辯解。一直到她承認:「My name is Rebecca. Yes, I am a shopaholic.」她才真正的面對問題,也才能解決購物習慣對她造成的各種障礙。 ※順便一提,這部片中,對於人內心中的自欺,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的「所做」(Human doing)還有「所是」(Human being),有很好的對比。也很耐人尋味。※

  反正,如此大費周章、鄭重地、謹慎地學習了「空椅法」。也在會談時,不知不覺地用起來。我發現,如何讓自己是個流暢的人,許多的內心對話不見得要讓其他人聽見或了解,但是不要被情緒或認知卡住。甚至,在沒有合適的人可以協助的時候,就像我一樣,自己花一些時間,利用空椅法,疏通自己內心裡的大水溝,不要讓它阻塞淤積,這是很重要的工作喲。保持身心的健康,可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負起來的責任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g 的頭像
    meg

    因愛成傷

    m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