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陪伴
 不是接過對方的痛
背在自己身上

而是
伸出自己的手 
讓喪慟的人知道:
有人同行

~李開敏~


 
 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,是上次的工作坊老師問大家的問題:「我們在『每一次』助人的過程中,是否也有得到自我成長?」我從未想到這個問題,一直到這次被老師提醒,有如當頭棒喝!
 
  要知道,向別人求助是很不容易的事。當事人要冒著被人評價的風險,因為他們很可能被標籤為「弱者」、「失敗者」或「無能力」解決自己的問題的人。同時在講說的過程中,事件帶給他們的痛苦也會回到他們的身上,他們又要再一次的去經歷那個過程,甚至是再一次的無助、無力、無望。
 
  助人者在這樣的時刻,被賦予的任務是去成為別人「苦難的見證人」,當事人在講出自己所受的痛苦時,會因為助人者的相信及接納,而得到了神奇的力量。尤其是家暴或是性侵害的個案,許久以來,他們不斷地暗夜獨自哭泣。現在終於因為有人聽到了他們所受的痛苦,他們便不再是孤單的,在世界上,獨自的承受著,內心被事件咬嚙、吞噬的痛苦!他們的痛苦經由助人者被聽見、被見證了,這是何等神聖的任務。
 
  這個時候助人者也要警覺,當事人才剛剛把心房打開,讓問題出來透透氣,也可能因為時候未到,他們並還沒準備好去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所以,我們在成為一個「見證人」的時候,不能急著去告訴他們事情的解決方法,只能用很莊重的態度聆聽,同時,你若不知道怎麼說,你也不用說太多話來解除你自己的焦慮,只是在心中存著敬意,向對方表示:「我聽到了」、「我了解了」之類的話,甚至你可以說:「我很感謝你揀選我,讓我成為你苦難的見證人。」
 
  並且,老師認為助人的過程是一種的「共修」--也就是共同的成長。如果在助人的過程,我們沒有自我的成長,那麼我們就處於一種損耗的狀態。我們的能量單向的輸出,卻沒有回饋,這樣的狀態會加速我們的耗竭。不管當事人的遭遇是什麼,我們的能力是否足夠去幫助他,或者當事人是否願意接受幫助等,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到新的功課,而不是停滯的狀態。不僅從失敗中學習,從成功的案例,我們與當事人一同歡喜之時,就算是很雷同的案例,其中也應該有新鮮的地方值得三思。
 
  總之,成為一個專業的助人者,其「功力」──涵養及素質應該隨著服務的年資與日俱深,在工作中累積經驗能力,也在工作中與當事人一同得到滋養。要避免助人者職業生命的耗損太快(在美國平均五年,做得愈好的年限愈短),助人者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去指揮控制,而是在過程中陪伴當事人,適當地與天地同工,慢慢的等待、蘊釀一個恰當的時候,讓當事人有能力去面對生命中的挑戰。只要細火慢燉,有一天火候到了,那麼我們就可以歡喜的收割了。如此,也才能在工作中營造一個滋養的環境,跟當事人一起在工作中成長,樂在工作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g 的頭像
    meg

    因愛成傷

    m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