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今天下午同事轉來一個網頁,主要是一位家族排列的排列師,他所做的廣告,公開徵求自願的參與者。工作坊的時間大約為一天,主要對象包括了家暴與受虐兒、罕見疾病家屬、上癮者家屬等等。還註明因為還沒有找到個案,所以請大家以各自的網路、人脈,邀請相關單位參加。我想排列師指明這幾種個案,必定是有特殊的用意,對這些台灣首創的方法,我真的不懂,很想要提出來跟大家討論,甚至如有錯誤的地方,也請大家指正我。
 
  我了解這位排列師的出發點是為善、為公益的工作坊。但是,我仍然不解的是,當個案去了解這些家庭的動力之後,他們如何處理後續。這些家暴、兒虐、罕見疾病、上癮者的家屬,跟一般只是有心理困擾的個案很不相同,在做過排列之後,又會經歷怎樣的心理歷程,這位排列師又要如何帶領他們發現光亮,他的成功機率有多少呢?其他,若是未成功的話,個案所冒的風險為何,是否也仔細的替個案考量之後,一一的向個案說明,再開始排列?尤其是這麼深層的傷口,甚至牽涉到好幾代之前的祖先,這中間的風險,個案是否有知後同意的權利呢?
 
  或許,大家有所不知,一位擁有合格執照、守倫理規範的心理師,當他跟個案工作時,在一次次的會談中,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力氣建立起足夠的信任,才敢稍稍的去探一下個案的創傷。甚至,每位諮商人員基於保護個案的立場,都得一再的評估,再三與個案討論,經過周全的心理準備外還要自評,若非有相當完整的治療能力,掌握所有對個案的完整處遇,才敢讓個案再一次重回心中的現場,經歷那種巨大的苦楚。而揭開傷口之後,又得經過多少的清洗檢視,對症下藥,才能將這一堆血肉模糊的傷痛癒合起來。
 
  其實,心理的創傷跟身體的病痛一樣,絕不會因為看不到就不痛。這就好像醫生幫病人開刀動手術一樣,若是還沒有學會幫病人治療,冒然的替病人開刀一樣。一刀劃下去之後,那些血淋淋的場面要如何收拾。個案本來已經適應的傷痛,又被硬生生的撕開,萬一評估錯誤,離開工作坊之後,叫他們怎麼回去面對那些早就埋藏起來,令人痛不欲生的往事呢?只是半天或一天的工作坊,其後續的安排要怎麼樣照顧個案,避免個案因為崩潰而遭受到更大的打擊。若非執業的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,有相關專業監督,助人者工作倫理的無害性,在這樣的工作坊裡面,要怎麼防患未然呢?
 
  除了擔心引發個案創傷重現,後續的處理不明,這麼嚴重的事情之外,其實這麼大張旗鼓的宣傳邀約,我還擔心個案被消費外,還要背負「污名化」、「標籤化」。大家都知道我本身對海寧格大師的景仰,從他的錄影帶及書中,我都受益匪淺。很多時候我把它對愛、序位、道、無為等等的概念,放在與個案或家庭對談中,結果,我的個案及家庭也都受到幫助。我也受到他無為精神的感動,不管怎麼樣的個案,他示範的總是恰到好處。個案怎麼樣,他就怎麼樣,完全不考慮自己,也不以自己為出發點,這種胸襟修為是與大化自然同工的。
 
  在網站上這樣的口號及宣傳,看起來,好像是為了這些個案及家庭沒錯,我也相信排列師也是心存善念。但是,課程簡章中說明,根據海大師的理論,他們認為這些家庭可能受到上一代以前的動力所困擾,以至於今世出現很多負面的事件不能解決,最適合由他們來幫助。對我來說,好像個案重大的不幸還沒有被保護,治療師好像在傳福音一樣,高聲宣傳,隱隱約約的感覺,你們趕快來讓我幫助你們吧!團體進行中的個人隱私權又如何保護呢?還好他們沒有找到人報名,但更深一層的感受,是不是這樣的宣傳也在把這些個案跟他們的家庭「標籤化」、「污名化」呢?
 
  以上這些都是我很心疼、也很不習慣的方式。或許,人微言輕,小小的社會工作者,我們在基層與個案家庭長期的工作,強調優勢觀點、案主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等等,都在鼓勵個案及他們的家庭在逆境中發揮自己的優勢,走出自己獨特的路。並且我們論學歷、背景等等,自然比不上那些擁有長長頭銜的治療師們。或許在他們所主導的一天或半天的工作坊裡,個案可以得到像閃電、雷轟般的療效,到底有多神奇,這也是我所無法了解的。只不過,我也很好奇,就像我對政治人物的不解一樣。為什麼我這麼淺薄都可以想得到的狀況,個案身陷在痛苦之中,或許都不懂得保護自己,治療者應該為個案設想、尊重個案、保護個案的原則,結果都是惘然的嗎?哎,走筆至此怎麼有種「孤臣無力可回天」的感覺呢!還請各位參與者,不管是治療者或是個案,都要慎思、明辨喔。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g 的頭像
    meg

    因愛成傷

    m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